严新论现代医学与中国古代强身论(二)

现代医学对气功生理作用的认识

《严新气功哲理与修炼》节选

  人体是一个高性能多层次的有机系统,气功锻炼活动是对人体各层次发生广泛影响的过程。因此,气功治病、保健的机制,乃是极其复杂而深奥的。气功作用从宏观来讲,影响到整体、系统、器官;从微观来讲,影响到细胞、分子、原子等。以下结合某些生理实验资料,分系统讨论气功的生理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部分,具体到中枢神经部分,又分为脊髓、皮层下中枢(包括脑干、间脑和基底神经节等)和大脑皮层三个水平。人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乃是因为人类有着极其复杂的大脑皮层,整个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绝大多数集中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最高调节者,又是进行生物最高级运动(思维)的主要物质基础。

   通过脑电图观察,揭示练功对大脑具有积极的效应作用。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借助脑电图来观察练功者的大脑活动状态。对脑电各波的分析,开始采用直观的人工测量方法,至70年代采用积分技术进行分析,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则采用了频谱功率分析的新技术。

   1.练功时脑电图出现许多特征性改变

   采用直观测量方法,练功时脑电图呈α波节律增强,表现为波幅增高,频率减慢,节律稳定,以及各区域趋向同步化等。部分练功者中出现θ波,甚至出现更慢的δ波。常人在闭目静息状态下,即出现α波节律,表明α波是反映大脑皮层处于安静状态的波形。静息状态下的α波与练功时的α波比较,其幅度较低,频率较快,且不稳定,揭示静息和入静不属于同一机能状态。θ波可在催眠和困盹情况下出现,然而催眠时的θ波是在α波节律减弱或消失的基础上出现。入静时的θ波则是在α波节律增强的背景上显现。此外,入静时不存在昏沉现象。因此练功入静和催眠、困盹也不属于同一功能状态。非练功的成年人在觉醒状态下几乎不出现δ波,在睡眠时又总是出现δ波,所以δ波是反映睡眠的主要波形。睡眠开始,脑电图上出现a波振幅降低,周期缩短,进而α波消失代之以纺锤波,然后继以同步化的慢波,进入慢波睡眠时相。历经一段时间,再进入同步化的快波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按一定时间交替若干次,最后移行为觉醒状态。显然,睡眠时的脑电图变化,也明显异于练功入静状态。近年来应用频谱功率分析新技术观察人静时的脑电图变化,结果表明,练功时脑电图出现许多特征性改变。例如,α波中心部位由枕叶转向额叶,大脑两半球不对称的活动趋向对称,脑细胞生理活动出现同步化和有序化的定向变化。

   脑的特定功能状态是由各层次和功能所组成的整合状态。人在觉醒和睡眠时的大脑功能状态不同,前者在情绪激动和心绪宁静时的脑功能表现不同,后者在有梦和无梦睡眠时的脑功能表现也不相同,鉴此,人们提出了脑功能状态的概念。练功入静,既不同于睡眠,又异于觉醒。因此,入静乃是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脑电图是大脑整体功能的反映,根据练功者的脑电图改变,表明气功功能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练功运用调息练意等方法,可收到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思绪淡化、心念归一的入静效应。此种人静效应可使人体各层次的功能趋向一个新的水平,发挥更好更大的生理作用。就是说,入静时的大脑功能状态不完全是抑制过程,而是一种高度有序化的激活状态。当然练功入静下的大脑皮层,也蒙受着一定程度的良性抑制,因此,人静对高级神经功能表现出修复作用。对练功者进行肌肉时值测定发现,练功人静时的肌肉时值较练功前明显延长。通常认为,肌肉运动从属时值变化,和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抑制过程发展则肌肉时值延长。练功者的肌肉时值延长并表现一定时间内的后效应,揭示入静时大脑皮层出现了抑制过程。当然入静的生理基础,与其说是抑制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有序化程度很高的特殊功能状态更为确切。

   根据植物神经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将支配内脏的传出神经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二者作用常常表现出拮抗的性质,借此对内脏施加调节性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状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其间协调、稳定关系的破坏,则是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2.练功能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通过皮肤电等项生理指标测定,证实练功对植物神经系统具有强有力的调节作用。1988年发现在刺激物作用于视、听感受器或情绪波动的情况下,皮肤电阻出现下降趋势,以后发现在缺少外在刺激的条件下,在皮肤两点之间也存在着电位差,皮肤电的活动与汗腺分泌有关,它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其反应性的良好指标,又是反映心理情绪变化的客观依据。练功人静时,皮肤电频率减慢,幅度降低,肢体双侧出现同相同步变化,并和呼吸节律发生同步现象,表明练功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趋于稳定,使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相应加强,并使二者间的协调关系得到改善。

   对练功者进行前庭时值测定,也表明气功对植物神经系统具有效应性作用。前庭时值是研究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前庭时值延长,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练功入静时,前庭时值延长,其值并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而增长。练功中测定前庭时值表明,练功起有调整交感神经张力及其与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功能状态的作用。

   练功不论对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还是对植物神经系统都表现出良好的恢复和调节作用,这就是气功所以能治病、保健的机理所在。

   练功有素者,可使呼吸运动在类型、节律、幅度等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

   成人的呼吸频率,存在着个体差异,多数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练功人静后,呼吸次数较练功前明显减少,而且呈现均匀、柔和的缓慢呼吸形式。非练功者,如果人为地减少呼吸次数,即使仅仅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也常感到憋气不适。练功娴熟者,练功中呼吸次数可由练功前的每分钟16次,减少至每分钟2次,或1次,甚至两分钟1次。x线下观察到,练功者的膈肌上下活动幅度比常态下增加2~4倍,于是加大了吸气状态下的胸膜腔负压。基于胸腔容量的加大,呼吸气流量得到明显增加,但由于呼吸次数锐减,每分钟通过气量则大大减少,肺泡二氧化碳排出量下降,结果导致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一系列变化。通过血乳酸含量测定表明,上述变化不是无氧代谢加强的结果,因此,练功者无缺氧憋气之苦,而处于心平气和的安逸状态。

   1.练功使氧耗量下降

   练功入静后,物质代谢水平和单位时间氧耗量通常趋于下降,其下降程度和功法及练功者的造诣有关。一般松静功的气体代谢下降明显,而强壮功三圆式的气体代谢变化程度则不明显。此外,气体代谢水平与姿势也有关。练坐式时,其氧耗量相当于基础代谢水平;练站式时,其氧耗量则相对增高。卧式能量消耗最少,平均较练功前减少30%,坐式较练功前减少13%,站式与练功前相比较则无变化。练功中机体的每分钟产热量也呈下降趋势。常人在睡眠中,耗氧量较觉醒降低lO%,入静后其氧消量又低于熟睡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练功的储能、休息作用不亚于甚至大于睡眠所能起到的作用,练功中代谢水平下降和人静时意识恬静、内脏活动协调以及骨骼肌放松存在着内在联系。

   2.练功能加强呼吸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

   人在醒觉状态下,大脑皮层对延脑呼吸中枢起着控制作用。在睡眠尤其是深睡眠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呼吸中枢的控制作用趋于减弱。在练功情况下,由于意识参与调息运动,因此这时的意念对呼吸的调节作用较常态下为大。动物实验观察到,当以牵张反射为手段,引起吸气中枢兴奋性增高时,该兴奋则向交感神经系统扩散,使其活动增强。当引起呼气中枢兴奋性增强时,该兴奋则向副交感神经系统扩散,使其活动增强。呼吸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可通过练功人为地加强和控制。练功中观察到,当加强吸气时,则出现瞳孔扩大、肠鸣减弱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生理效应;当加强呼气时,则出现瞳孔缩小、肠鸣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生理效应。这表明人们可通过呼吸的锻炼,按人的主观意志和临床需要去加强或抑制植物神经的兴奋活动,从而达到控制、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自我调节手段的目的。临床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就根据上述理论采取用呼气延长法,从而有助于稳定交感神经功能,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于是迅速诱发松驰反应,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生理实验表明,练功对循环系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1.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练功有素者,入静后心率明显减慢。对此种现象一般认为是迷走神经张力提高的结果,此外和整体水平的松驰反应也不无相关。练功对心律也有明显的影响,练功中某些人可以诱发心房纤颤,临床证实气功又具有纠正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观察,练功对心输出量也有一定影响。心输出量和呼吸周期相关,吸气时心输出量最多,呼气时心输出量减少。在吸气相长于呼气相时,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多。在呼气相长于吸气相时,每分钟心输出量减少,这种改变在常人也可见到。练功者入静后,不论吸气或呼气时,心输出量都趋向减少。

   2.练功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气功对血管机能状态的影响,通过对血管容积、血压及血管通透性的观察,也得到证实。在常态下以4~C冰水作为刺激物进行试验,都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表现为肢体容积缩小、血压上升等。对练功者进行练功前、练功中给予4~C冰水冷刺激试验发现,练功中的血压上升和肢体容积缩小的程度都没有练功前明显。练功有素者人静后进行冰水刺激,其肢体容积和血压都没有改变,说明练功入静状态是一种具有保护性作用的过程。人体24小时血压最低值,通常出现在熟睡时,而练功人静后,则可使血压降到比熟睡更低的水平。血压下降值的大小,和呼吸方法、诱导内容及意守部位有关。气功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是肯定而稳定的,这点不论在高血压病或妊娠中毒患者身上都得到证实,而且降压幅度较大。通过练功组与休息组对照观察,练功组降压作用大于休息组,其降压程度可以达到阿米妥纳药物试验血压下降的最低水平。气功降压效果,又与练功素养、练功时间长短及功法种类有关。功法纯熟者降压明显,站式较卧式降压明显,每日练功时间长者较短者明显。通过毛细血管对同位素磷32吸收实验发现,练功后较练功前吸收率增加,提示练功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练功时还观察到颞动脉脉波振幅缩小,桡动脉脉波幅增大等变化。实验表明,气功尚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这为气功治疗肺动脉高压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还观察到练功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扩大,有一定的回缩作用。

   通过红外热象仪观察,练功中热象的辉度由暗变亮,皮肤点温度值也较功前大幅度升高。皮肤温度决定于皮肤血管状态和皮肤血流量。不同部位的皮点温度升高程度,和功种有一定关系,如卧式松静功足部皮肤温度升高明显,盘膝式强壮功手部皮温升高明显。

   3.练功可改善造血机能

   气功对血液成分也有明显的影响。练功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其机理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改变有关。练功数月后,多数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都有生理性增加,提示气功可影响造血机能。此外,练功后白细胞吞噬功能和某些菌种调理素的吞噬指数也趋向增加,表明气功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加强作用。

   4.练功可降低DBH活性

   生理实验表明,练功可降低血浆DBH(多巴胺一β—羟化酶)的活性,DBH活性反映着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DBH活性下降是入静的结果。而DBH活性下降,又有助人静状态的稳定与发展。此外,练功对血浆胆固醇有降低作用,这给气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提供了依据。通过多导血流仪测定,表明练功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作用,这对防病、治病都有一定意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的强弱、盛衰无不与肖化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气功既可调整胃肠蠕动,又可影响消化腺体的分泌。气功特有的呼吸运动,可以直接加大膈肌活动幅度,从而加强了膈肌对胃肠的按摩作用。只要呼吸得法和进度适当,这种按摩作用就可调整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功能。

   1.练功可调理消化系统功能

   消化系统在植物神经系统直接控制、调节下进行生理活动。练功可以通过特定的呼吸形式,人为地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因此,气功是调理消化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除受植物神经控制外,又被大脑皮层所调节。人所共知,情绪对胃肠功能有着明显的影响。那么,气功对情绪平衡作用的实现,就是气功对消化系统发挥调节性影响的另一重要途径。

   练功入静后由于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得到协调。情绪得到稳定,节奏匀缓的膈肌按摩得以实现,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得以改善,形成了气功对消化系统的综合性调制。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调制作用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双向效应。当胃肠蠕动出现病理性运动迟缓时,通过x线观察,发现练功时出现蠕动波加深,节律加快,肌张力提高,胃肠排空加速等变化;当胃肠蠕动亢强时,练功后则可表现抑制性调节。

   2.练功能治疗胃下垂、溃疡病

   临床观察发现,胃下垂患者的胃蠕动与练功所采用的呼吸形式及入静层次的深浅有关。练功中胃下极的移动幅度较练功前为大,这里除了神经功能状态外,练功姿势也有一定作用。卧式,尤其是仰卧臀高式或俯卧式,胃下极移动幅度最大,坐式次之,站式量小。溃疡病患者,经胃摄片观察,随着胃蠕动亢进状态的纠正,其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根据胃液、十二指肠液、唾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临床检验,也证实了气功对消化系统的调节性影响。通常练功中胃液分泌增加,其游离酸绝对量也相应增加,练功后胃液蛋白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唾液分泌量在练功中出现增多现象,此种变化与练功中进行舌体运动有关。此外,练功所采用的呼长吸短的呼吸形式,可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而促使唾液分泌增加。人静后,尤其是深度入静后,基于延脑分泌中枢兴奋度的降低,唾液分泌量趋于减少。一般肺结核患者的唾液淀粉酶含量较正常人为低,但经气功锻炼后,其唾液淀粉酶含量及活性均增高,并出现食欲转佳,营养改善等吉兆。

   通过包括脑电图在内的多项科学测定,证实气功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是在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控制下进行其生理活动的,因此,练气功必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

   1.练功使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

   临床检验表明,气功对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降血糖作用。通过对练功者的葡萄糖含量检验发现,服糖后立即练功,其血糖峰值低于常态下的峰值,同时其血糖曲线恢复时间也提前,这可能是由于肝糖原合成加速和分解减少的结果。提示气功可能有兴奋迷走神经——胰岛素系统,而抑制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和垂体一肾上腺系统的作用。

   2.练功可调节尿17——酮类固醇水平

   练功对尿17——类固醇也有调节性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肾阳虚型,其24小时尿17——类固醇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当练功显效后,偏低的尿17——类固醇可升到正常水平。练功与尿17——类固醇值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其机理可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有关。此外,还观察到练功对血浆皮质激素含量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人所共知,皮质激素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意义,因此,当练功对皮质激素显示出效应性影响,其生理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上述生理实验观察仅是根据国内一部分实验资料整理的,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加强气功生理作用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今后要对气功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揭示气功生理作用的实质。

发表评论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

滚动至顶部